論文DOI:10.1021/jacs.5c10092
本工作圍繞“催化劑載體是否能主動調控反應路徑”這一關鍵科學問題,設計了一個結構清晰、對比鮮明的實驗體系。分別以酸穩(wěn)定的、表面富含羥基的磷酸鋯(記為OH-ZrP)和將羥基替換為甲基的磷酸鋯(CH3-ZrP)為載體,負載相同的IrO2簇,形成IrO2/OH-ZrP和IrO2/CH3-ZrP兩種對照樣品。電化學測試結果表明:對于酸性析氧反應(OER),IrO2/OH-ZrP的本征活性遠優(yōu)于其甲基修飾的對照樣。一系列原位光譜、電化學測量及理論計算證明了載體中的-OH官能團極大促進了酸性OER中質子轉移,促成了一種新的OER路徑:Support-Accelerated Adsorbate Evolution Mechanism(SAEM)。特別地,本文設計了轉速依賴的OER活性測試并與局域pH實驗結合,首次直接證明了載體對界面質子轉移的加速作用。在電解水制氫的過程中,陽極析氧反應(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, OER)因其多電子轉移、緩慢動力學而成為效率瓶頸。近年來,Ir基催化劑因其優(yōu)異的穩(wěn)定性和活性成為酸性OER的研究焦點,但關于其反應路徑的理解多聚焦于金屬位點本身,對“載體”的作用關注甚少。傳統(tǒng)上,催化劑載體主要被視為惰性支撐材料,用于分散或穩(wěn)定活性組分。然而,載體占據了大部分催化劑的質量并與電解質直接接觸形成界面,并非完全沉默的“配角”,其表面官能團、電子結構甚至空間環(huán)境都可能直接參與反應過程,甚至成為決定反應路徑的新變量。酸性析氧反應(OER)作為電解水制氫的關鍵步驟之一,長期以來受限于質子轉移緩慢的問題。催化劑的“活性位點”當然重要,但大家有沒有想過,一直被認為是“配角”的載體,也許能改變整個故事的走向?我們設計了兩種結構幾乎相同、差異僅限于載體表面官能團的催化劑進行對比研究:IrO2/OH-ZrP:IrO2團簇負載于含?OH基團的磷酸鋯上;IrO2/CH?-ZrP:IrO2團簇負載于?CH?修飾的磷酸鋯上。其中OH-ZrP是一種固體酸,其表面-OH中的質子可解離、可交換。實驗測得其等電點為0.758,小于1,因此理論上,IrO2/OH-ZrP在0.1 M的高氯酸電解液中會脫質子,繼而形成可接受質子的位點。實驗發(fā)現(xiàn)兩種載體結構高度一致,僅表面功能基團不同(?OH vs. ?CH3)。由于-OH的存在,OH-ZrP載體表現(xiàn)出了更高的酸性。TEM和STEM顯示IrO2團簇均勻分布,尺寸約為1 nm,無明顯結晶差異。XPS與DFT計算證實Ir在兩者中價態(tài)接近,但IrO2/OH-ZrP與載體間的結合稍強。IrO2/OH-ZrP的酸性OER活性遠超IrO2/CH?-ZrP,且表現(xiàn)出極高的TOF(3.35 s-1),是IrO2/CH?-ZrP的三倍,也超越了許多Ir基催化劑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兩個催化劑中Ir的表面暴露程度相近,說明TOF的差異來自于二者本征催化活性不同。同時IrO2/OH-ZrP也表現(xiàn)出高穩(wěn)定性。我們利用ATR-SEIRAS光譜在IrO2/OH-ZrP中觀察到了關鍵中間體*OO的信號,該信號往往來自于晶格氧參與的LOM機制,但我們推測也可能來自于脫掉質子的*OOH。而同位素標記的DEMS實驗排除了晶格氧參與的LOM機制,因此我們認為*OO的出現(xiàn)是基于傳統(tǒng)的AEM機制,由*OOH脫掉質子而形成。為進一步確認質子轉移能力,設計了旋轉圓盤和環(huán)盤電極實驗(RDE、RRDE)。在RDE上,IrO2/OH-ZrP的OER電流密度幾乎不受轉速影響,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;而IrO2/CH?-ZrP的OER電流則表現(xiàn)出明顯的轉速依賴性:轉的越快,OER電流越大,但始終低于羥基樣品。這說明:甲基修飾的樣品需依靠流體剪切帶走質子才能維持反應,而羥基樣品則具備一種內源性的質子轉移能力。進一步,我們利用RRDE測量了不同轉速下催化劑表面周圍的局域pH(即轉移出的質子濃度)。結果顯示,在相同的電流密度(10 mA cm-2)下,隨著轉速增大,兩種催化劑在環(huán)電極處檢測到的質子濃度均有所增加,但IrO2/OH-ZrP在環(huán)電極處的質子濃度始終顯著高于IrO2/CH3-ZrP,即使在極低轉速(400 rpm)時也不例外。這說明,無論轉速高低,羥基樣品產生的質子始終能被快速“送到”外圍的環(huán)電極上,使得自己周圍的質子濃度不會過高,因此在前述的RDE測試中一直能保持較高的電流密度。這兩個實驗結合在一起,證明了-OH為質子提供了高效的轉移通道,加速了盤上產生的質子向環(huán)電極的轉移,使質子可以及時離開,不堵塞催化劑表面;而不具備-OH的對照組則強烈依賴外部旋轉,但顯然旋轉能夠提供的質子轉移能力是極為有限的,因此其表現(xiàn)出了較差的性能。上述實驗結果強有力證明了-OH為催化位點產生的質子提供了快速轉移的“高速公路”。pH依賴性實驗和氫/氘同位素效應實驗也提供了有利證明。其中同位素效應實驗顯示,當把H2O換成D2O后,IrO2/OH-ZrP的活性幾乎不受影響,而IrO2/CH3-Zr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