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量使用價格昂貴的銥(Ir)催化劑進行水氧化,阻礙了質子交換膜電解槽(PEMWE)的大規(guī)模使用。釕(Ru)氧化物最近引起了人們的注意,因為它是酸性析氧反應(OER)的有效和低成本的催化劑替代品。其催化OER遵循晶格氧介導機制(LOM),顯示出更高的效能。然而,LOM途徑中晶格氧的參與導致可溶性氧空位中間體的產生,使Ru物種的晶體結構不穩(wěn)定和溶解,從而損害整體穩(wěn)定性。
迄今為止,提高Ru氧化物在酸性OER中的穩(wěn)定性的主要策略是調節(jié)中間體的電子結構和吸附能。這些策略旨在誘導吸附質演化機制(AEM),同時抑制LOM途徑。但是,AEM的功效受到OH*和OOH*吸附能量的固有標度關系的限制。因此,為了超越標度關系導致的性能限制,必須通過引入新的變量來改變催化機制,從而推進Ru基催化劑活性顯著提升。近日,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彭生杰課題組通過引入耐酸p區(qū)金屬中心,破壞了Ru1-xMxO2(M=Sb、In和Sn)二元固溶體氧化物中的對稱活性單元,進而打破了RuO2在酸性析氧反應(OER)中的活性和穩(wěn)定性限制。原位光譜表征、電化學實驗和理論計算表明,構建具有強電子離域效應的高度不對稱Ru-O-M單元,可以顯著縮短Ru和M位點之間的空間距離,提高整體結構的鍵合強度。同時,在不對稱活性單元中,強電子耦合效應加速了酸性OER中的去質子化過程,打破了傳統的標度關系。此外,對于最佳的Ru0.8M0.2O2,Ru和Sb之間的動態(tài)電子交換促進了Ru中心在低電壓下形成高氧化態(tài),同時避免了高電壓下的過度氧化。性能測試結果顯示,Ru0.8M0.2O2催化劑在10 mA cm-2電流密度下1100小時的耐久性測試中顯示出持續(xù)的穩(wěn)定性,具有低過電位(160 mV)和超低降解速率,是目前已知用于酸性OER的最穩(wěn)定的Ru基電催化劑之一。此外,以Ru0.8M0.2O2作為陽極催化劑組裝的PEMWE在1.0 A cm-2的條件下能夠連續(xù)穩(wěn)定電解500小時,顯示出巨大的實際應用潛力。總的來說,不對稱Ru-O-M單元中的質子傳遞能夠在不犧牲穩(wěn)定性的前提下打破OER標度關系,調整質子傳遞能力對設計高性能PEMWE陽極電催化劑具有實際意義。Accelerated proton transfer in asymmetric active units for sustainable acidic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.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, 2024. DOI: 10.1021/jacs.4c050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