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訊作者:吳洪教授、Michael D. Guiver教授、 姜忠義教授 論文DOI:10.1002/anie.202112271 本研究基于相工程策略,提出一種高效、可控、簡便、通用的油-水-油三相法,通過改變水/油相體積比,在中間水相構建了單體濃度適中的限域反應區(qū)域,制備出高結晶性、高橫縱比的離子型共價有機框架納米片(ionic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nanosheets, iCOFNs)。將納米片層層自組裝制備出超薄無缺陷COFs膜,表現(xiàn)出優(yōu)異的CO2/CH4分離性能和高壓穩(wěn)定性。離子型共價有機框架納米片(iCOFNs)是一類具有長程有序和單分散離子基團的功能二維有機框架材料。由于其可設計性強、物理化學性質易于調控的突出特點,在分離、傳感、離子傳導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。目前的合成方法多為油-水兩相法,聚合-結晶過程適配性低,難以獲得高橫縱比、高結晶度的納米片,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廣泛應用。“自下而上”是一種廣泛應用于晶態(tài)納米材料的制備方法。聚合和結晶過程在特定反應區(qū)域內同時進行。構建合適的反應區(qū)域是獲得理想形貌和晶體結構關鍵。因此,我們試圖基于相工程策略,探索一種油-水-油三相體系用于制備高結晶性、高橫縱比的iCOFNs。其中,中間水相作為限域反應區(qū)域提供了各向異性生長的適宜微環(huán)境,有效抑制了iCOFNs堆疊。同時,上下兩端油相分別為中間水相持續(xù)可控地供應醛和胺反應單體,維持相對較低的水相單體濃度,有利于iCOFNs橫向生長和結晶過程。醛和胺單體分別溶于不同有機溶劑作為上、下油相,醋酸水溶液作為中間相。溶劑之間的不互溶性質和密度差異使油-水-油三相體系保持穩(wěn)定。在濃度梯度的驅動下,兩種單體從各自的油相自發(fā)擴散到中間水相,引發(fā)Schiff base反應聚合和結晶過程。所制備的DhaTGCl iCOFNs橫向尺寸約為20 μm,厚度約為1.12 nm,橫縱比高達20,000;且表現(xiàn)出與溶劑熱粉末相當?shù)母呓Y晶度。▲圖1. DhaTGCl iCOFNs三相合成示意圖與表征結果。
通過表征不同反應時間下的中間水相產物,表明在反應前期,DhaTGCl iCOFNs經歷了由核到纖維再到納米片的多步生長過程。隨后,在反應后期經歷了充分的“自檢查”和“自糾錯”過程,轉變?yōu)闊崃W最穩(wěn)態(tài)的晶態(tài)結構。通過理論模擬驗證DhaTGCl iCOFNs對水分子優(yōu)先吸附;且在水環(huán)境下DhaTGCl iCOFNs層之間的π-π相互作用減弱,從而抑制納米片堆積,誘導面內主導的各向異性生長。通過改變中間水相體積,調節(jié)水相中反應單體濃度。適度降低的單體濃度有效降低水相中成核密度和反應速率,有利于納米片大尺寸生長和緩慢結晶。▲圖2. DhaTGCl iCOFNs的形成過程與機理。
同時,基于此油-水-油三相法,我們制備了另外兩種廣泛使用的NUS-9和EBCOF:Br iCOFNs。所得到的納米片均表現(xiàn)出高橫縱比和高結晶度。該方法同樣適用于水平向排列的油-水-油三相體系中,以滿足不同密度的單體有機溶液的要求。▲圖3. NUS-9和EBCOF:Br iCOFNs表征結果。
最后,通過簡便的離子交換過程,將具有CO2促進傳遞基團的氨基酸分子負載在納米片孔道內,并采用真空輔助自組裝法制備出超薄COFs膜用于CO2/CH4分離。該膜表現(xiàn)出優(yōu)異的混合氣分離性能(PCO2:316 GPU;SCO2/CH4: 49),以及出色的高壓穩(wěn)定性(5 bar)。本研究基于相工程策略,開發(fā)了一種高效、通用、簡便的油-水-油三相法用于合成亞胺類離子共價有機骨架納米片(iCOFNs)。中間水相作為限域反應區(qū)域,提供了各向異性生長的適宜微環(huán)境。通過改變水/油相體積比,水相中適宜的單體濃度有利于高橫縱比、高結晶度iCOFNs的形成。該三相方法為反應結晶過程的協(xié)調優(yōu)化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,為離子型共價有機框架納米片的合成與應用提供了全新的技術平臺,也為晶態(tài)微孔聚合物的自下而上制備探索了新路徑。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(yōu)秀人才,天津市“131”創(chuàng)新型人才第一層次,天津市“131”創(chuàng)新人才團隊帶頭人,天津大學長聘教授,北洋青年學者國家QR計劃外籍專家教授,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(FRSC)通訊郵件:michael.guiver@outlook.com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,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,國家“萬人計劃”科技創(chuàng)新領軍人才,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(FRSC),國家重點研發(fā)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002/anie.2021122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