烯烴鍵連接的COFs因為具有高穩(wěn)定性和優(yōu)異的電子傳導特性被認為是COFs結構中最有前途的鍵合方式之一,其中包含兩種類型即氰基取代乙烯和不含氰基取代乙烯的烯烴鍵。此外,不含氰基取代的乙烯鍵排除了氰基取代基的空間位阻,易于形成具有良好平面內(nèi)結構的COFs,從而提高其結晶度和物理化學性質(zhì)。然而,乙烯形成的低可逆性限制了活性單體的范圍。到目前為止,只有3,5-二氰基-2,4,6-三甲基吡啶、2,4,6-三甲基-1,3,5-三嗪、和三氰基甲苯三種分子能夠通過Knoevenagel縮合產(chǎn)生乙烯基連接的COF。Horner-Wadsworth-Emmons反應也被報道能夠合成乙烯基連接的COFs。然而,在這些反應中,單體的合成往往涉及到劇毒試劑(如CuCN或NaCN)的使用和繁瑣的工藝過程。因此,尋找一種可靠的、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單體是擴大乙烯基連接COFs應用范圍、探索其實際應用的當務之急。
吡啶鹽以其優(yōu)異的性質(zhì)而聞名,在許多天然和人工產(chǎn)品中被認為是高價值的功能分子,通常用于有機轉(zhuǎn)化、離子液體、抗菌、電致變色和能量儲存等。然而,只有很少幾例吡啶基COF通過席夫堿縮合、Zincke反應、和框架的后季銨化等方法合成。值得注意的是,吡啶環(huán)季銨化后,甲基取代基在其鄰位/對位上被活化從而能夠與醛進行Knoevenagel縮合,形成各種乙烯基連接的π延伸分子。近日,上海交通大學張帆教授課題組以2,4,6-三甲基吡啶為前驅(qū)體,通過簡單的一步季銨化反應,將其轉(zhuǎn)化為2,4,6-三甲基吡啶衍生物。并且這類甲基取代吡啶鹽將能夠與多種醛基類單體進行Knoevenagel縮合,從而一鍋生成離子乙烯基連接的COFs(圖1)。之后,作者通過zeta電位分析驗證了COFs的正電荷網(wǎng)絡結構。由于其良好的離子結構,合成的COFs可以與聚氧化乙烯(PEO)和鋰二(三氟甲基磺酰)酰亞胺(LiTFSI)均勻復合,從而顯示出良好的鋰離子導電性。圖1 季銨活化Knoevenagel縮合的離子乙烯鍵COFs的示意圖作者首先使用ETMP-Br和TFPT為單體,二甲胺作為堿性催化劑,在體積比為7:3的N,N-二甲基甲酰胺和鄰二氯苯的混合溶劑中180度反應3天來制備ivCOF-1-Br(圖2a)。之后為了驗證合成策略的普遍性,作者使用另一種三親芳香醛單體TFBT與ETMP-Br縮合得到了ivCOF-2-Br(圖2a)。通過粉末X射線衍射(PXRD)對合成的COFs進行了表征。在ivCOF-1-Br的PXRD圖譜上發(fā)現(xiàn)了四個明顯的衍射峰,分別位于5.7°、10.0°、15.3°和25.9°,對應于(100)、(110)、(210)和(001)晶面,表明了其高結晶性(圖2b)。對于ivCOF-2-Br,從PXRD上可觀察到與(100)、(110)、(200)和(210)晶面對應的4.0°、6.9°、7.9°和10.6°處的四個清晰的衍射峰(圖2c)。

圖2 ivCOF-1-Br和ivCOF-2-Br的合成示意圖以及PXRD圖此外,作者使用含碘化物反離子的N-乙基-2,4,6-三甲基吡啶鹽(ETMP-I)作為單體來探索該合成策略的普適性(圖3a)。作者使用單體ETMP-I和TFBT通過以上類似的實驗方法合成了ivCOF-2-I。從PXRD圖中可以看出ivCOF-2-I具有較好的結晶性。并且因為碘的原子質(zhì)量和大小大于溴,從而使得ivCOF-2-I的BET表面積小于其同構物ivCOF-2-Br(圖3c)。

圖3 ivCOF-2-I的合成示意,PXRD,氮氣吸附和孔徑分布圖作者通過溶液浸漬法在ivCOF-1-Br中負載了LiTFSI和PEO。在溶液澆鑄制膜過程中,Li/聚氧化乙烯@ivCOF-1-Br中的溶劑完全蒸發(fā)后該薄膜很容易從模具上剝落(圖4a)。首先使用交流阻抗譜研究了該薄膜的鋰離子電導率(圖4b)。結果發(fā)現(xiàn)Li/PEO@ivCOF-1-Br的離子電導率在20、40、60、80和100℃時分別為4.17×10-4、8.21×10-4、1.24×10-3、1.86×10-3和2.72×10-3 S cm-1。之后通過繪制離子電導率隨溫度變化的函數(shù)得到了阿倫尼烏斯曲線,計算表明鋰離子導電的活化能低至每原子0.09 eV(圖4e)。作者也使用ivCOF-2-Br和ivCOF-2-I制備了復合膜,其在20 °C下的離子電導率分別為3.84×10-4和3.63×10-4 S cm-1(圖4c和4d),兩種材料的活化能均為0.11 eV(圖4f和4g)。圖4 Li/PEO@ivCOF-1-Br的制備示意圖,Li/PEO@ivCOF-1-Br,Li/PEO@ivCOF-2-Br和Li/PEO@ivCOF-2-I的Nyquist plots曲線圖,Li/PEO@ivCOF-1-Br,Li/PEO@ivCOF-2-Br和Li/PEO@ivCOF-2-I的阿倫尼烏斯曲線綜上,作者發(fā)展了將一種新型單體,即N-甲基-2,4,6-三甲基溴化吡啶(或碘化物)與多種芳香醛通過季銨活化Knoevenagel縮合合成COFs的方法,并且這一策略具有很好的普適性。由于該COFs具有規(guī)則孔徑和帶正電荷的框架從而使其能夠與PEO和鋰鹽均勻復合,因此表現(xiàn)出良好的離子導電性(在100℃時高達2.72×10-3 S cm-1)。新型單體和季銨化促進的Knoevenagel縮合的策略為構建功能多樣的乙烯基COFs材料提供了一條簡潔的途徑,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,如儲能和環(huán)保上的應用。原文鏈接: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002/anie.2021043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