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丙烯催化劑體系分析
張彥剛,田元智,楊艷君,董少永,賀進軍
(陜西延長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,陜西榆林? 718500)
摘 要 :聚丙烯在生產過程中,為了加快反應速度,簡化生產工藝,同時保證產品的質量,通常都會在生產過程中加入適當的催化劑。在聚丙烯生產領域,應用最廣泛的是 Ziegler-Natta 催化劑,如今發(fā)展到第五代,之后又出現了茂金屬催化劑與后金屬催化劑,如今催化劑業(yè)已形成一個龐大的體系。
關鍵詞 :聚丙烯 ;催化劑 ;Ziegler-Natta
1? 催化劑出現的背景
聚丙烯是高分子材料,主要是由烯烴分子聚合而形成的。在沒有使用催化劑的初期,聚丙烯的生產是在高溫、高壓的條件下進行聚合反應,這樣的生產工藝不僅反應速度慢,而且在反應過程中存在大量有害的鏈式轉移反應,從而生成很多無用的高分子產物;同時高溫、高壓的反應條件對設備要求也很高,增加了生產成本;產品質量也受到影響,要得到高質量的聚丙烯產品,難度很高。
為了解決聚丙烯生產過程中的這些困難,大量的研究人員對此進行了不懈努力,發(fā)現了解決問題的途徑。聚丙烯的生產過程中,加入催化劑可以改善分子的聚合環(huán)境,加快聚合速度,聚丙烯質量得到了改善與提高。
最有代表性的是 Ziegler-Natta (齊格勒—納塔)催化劑,是由德國化學家卡爾 ? 齊格勒(Karl. Ziegler)與意大利化學家居里奧 ? 納塔(Giulio.Natta)發(fā)明的。他們對烯烴進行聚合的機理進行了分析,填加催化劑可以改善烯烴分子進行聚合的環(huán)境,從此使高分子材料生產進入了快速發(fā)展的軌道,大大促進了聚丙烯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
齊格勒—納塔催化劑在烯烴類產品生產中的應用,簡化了生產工藝,在生產過程中不再需要高溫、高壓條件,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,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產品的結構與性質。
在 Ziegler-Natta 催化劑的基礎上,經過研究人員的不斷探索,不斷的進行改進,使催化劑的作用不斷提高,如今這一催化劑體系己發(fā)展到第五代。由于生產的需要,新的催化劑也在不斷的研究中,出現了茂金屬催化劑以及后過渡金屬催化劑,這些催化劑的出現,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聚丙烯的性能,拓展了聚丙烯衍生品的應用空間與前景。
2? 催化劑技術的發(fā)展
2.1? Ziegler-Natta催化劑體系
(1)第一代
第一代催化劑體系的標志是 δ-TiCl3033AlCl3AlEt2Cl 催 化劑體系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,這一體系也被稱為第一代 (Ziegler-Natta)催化劑體系,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,也有一 定的不足,產品需要經過脫灰與脫無規(guī)等后續(xù)工藝處理。
(2)第二代 Ziegler-Natta 催化劑
經過大量的實踐,在第一代催化劑加入了給電子體的基礎上,人們得到了第二代 Ziegler-Natta 催化劑,這是一種絡合型催化劑,是利用醚對催化劑進行絡合處理,形成 δ-TiCl3R2O 絡合催化劑體系。這種催化劑活性大幅度提高,PP 等規(guī)度提高到95%,但這種催化劑中鈦活性極低,所以產品仍需脫灰。
(3)第三代 Ziegler-Natta 催化劑
在第一代與第二代催化劑體系中,鈦原子活性低,是因為鈦原子被晶體緊緊包裹而導致的,針對這一問題,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的實驗,發(fā)現可以在催化劑制備以及聚合過程中,引入了新的給電子體(芳香族單酯化合物),經過這樣的處理,得到一種新的催化劑:MgCl2/TiC14/PhCOOEt-AlEt3/PhCOOEt,其特點是活性好、定向性高,利用這類催化劑生產的 PP 無需脫灰處理,但規(guī)整度較低。
(4)第四代 Ziegler-Natta 催化劑
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,研究人員將內電子體由單脂化合換成雙脂化合物,外電子體換成烷氧基烷類化合物,從而得到了第四代 Ziegler-Natta 催化劑,其體系組成 :MgCl2/TiC14/ Ph(COOiBu)2-AlEt3/Ph2Si(OMe)。
催化劑活性與 PP 的等 規(guī)度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,PP 無需進行脫灰與脫無規(guī)處理, 從而使聚丙烯的生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,這一代催化劑也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。
(5)第五代 Ziegler-Natta 催化劑
研究人員利用1,3- 二醚類化合物作為內電子,對第四代催化劑進行了改良,從而得到了第五代 Ziegler-Natta 催化劑, 與第四代相比,主要是在活性方面有了近一倍的提高,同時 PP 的等規(guī)度大于95%,但由于生產成本居高不下,所以還沒 有大規(guī)模取代第四代催化劑體系的可能。
2.2? 茂金屬催化劑
二十世紀五十年代,在聚乙烯的生產實踐中,研究人員發(fā)現如果以甲基鋁環(huán)氧乙烷(MAO)在生產過程中作為助催化劑,其活性表現得非常活躍,也能加大乙烯的聚合。茂金屬催化劑的主要是由 Ti、Hf、Zr 等金屬與有機物環(huán)戊二烯配合衍生物而形成的絡合物。
這種催化劑的特點是聚合活性好,活性中心單一,擁有非常好的共聚能力,定向配位能力也很好,得到的產品具有非常狹窄的分量分布,茂金屬催化劑可以生產多種性能的聚烯烴產品,包括很多 ZieglerNatta 催化劑無法合成的高間規(guī)度的聚丙烯產品,所以這類催化劑發(fā)展得較快。
2.3? 后過渡金屬催化劑
二十世紀九十年代,研究人員發(fā)現將 Ni、Pd 等金屬與適當配體結合,形成的催化劑可以使烯烴很好的進行聚合,以此出發(fā),發(fā)現 Fe、Co、Ni、Pd 等金屬的絡合物與 MAO 結合, 形成了一種新的催化劑體系,廣泛在烯烴生產中應用。
這類催化劑特點是活性好、活性中心單一、較弱的親電特性等,如果用 Fe 制備催化劑,工藝簡單、成本低廉 ;缺點是有機配體在合成工藝方面還不成熟,工業(yè)化生產難度較大。
3? 催化劑的催化機理及體系組成
3.1? 催化機理
Ziegler-Natta 催化劑的主要組成 :Ti、Co、Ni 等元素的鹵化物,Al、Be、Li 等元素的烷基化合物或者烷基鹵代物。
聚合反應的過程(乙烯聚合過程為例)中,加入催化劑就會進行如下的反應,四氯化鈦被有機鋁還原成三氯化鈦, 三氯化鈦與烷基化合物反應得到氯化烷基鈦,這種有機物具有極性,可以吸引烯烴分子在鈦原子上配對,形成一種 π- 絡合物。經過移位,為第二分子烯烴配位移出空間,重復進行,最終形成高分子聚合物。
3.2? 催化劑組成
(1)主催化劑
主催化劑決定了催化劑性能,主催化劑的組成主要有主體、載體以及附加成分等。高效催化劑成功與否,主要是衡量 催化劑主體在其載體所形成的面積大小,主催化劑在載體所形 成的表面積越大,催化劑的作用就明顯。如今大多數載體都 是金屬鎂(Mg)的化合物,常見的有 MgO、MgCl2、MgSO4、 Mg(OH)2、MgCO 以及 MgCl.6H2O 等。
(2)活化劑
在活性劑的選擇上,多選用三乙基鋁、三異丁基鋁、三甲基鋁等,這類化合物的活性較高,經過適當的處理,其活性可以提高10~100倍。
(3)第三組分
主要包括含氧、氮、硫、磷四種原子的有機化合物,所起到的作用是提高活性以及產品的規(guī)整度,同時對提高產品產出有一定提升作用。
3.3? 催化劑在聚合過程中的作用
在催化劑出現前,丙烯聚合的條件非茍刻,但既是在高溫、高壓的條件下,高分子聚合速度仍然非常緩慢,但在生產過程中加入催化劑后,生產工藝得到了簡化,在產量與質量上,都獲得了大幅度的提高,為大規(guī)模工業(yè)化生產開辟了廣闊的空間。
在生產過程中,催化劑與活化劑共同作用,形成活化中心,使定向聚合的能力大大增強,即使在低溫、低壓環(huán)境下,聚合反應也會順利進行,同時活性劑也可減少生產過程中的雜質,對催化劑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;第二組分則是對催化劑的定向能力以及產品的規(guī)整度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。
4? 高效催化劑的相關性能
4.1? 高活性
高活性是高性能催化劑最為關鍵的性能,活性越高,受氫調的影響也就越小,其利率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,而呈現增加的趨勢。
4.2? 高定向能力
定向能力的大小決定著聚合反應的速度,同時也對產品質量起著很大的影響,同時定向能力越高,受氫調影響就越小,定向能力隨反應溫度的升高而提高。
4.3? 產品質量
使用高效(高活性、高定向性)催化劑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設備性能的標準,可以簡化工藝,對產品質量的提高起著很大的作用,而且也可以改善產品的某些性能,從而擴大了產品的應用范圍。
4.4? 氫調靈敏度
高效催化劑的氫調靈敏高較好,在達到生產所需的熔體流動速率方面,所需要的加氫用量較小。
4.5? 熱穩(wěn)定性
高效載體催化劑的熱穩(wěn)定好較好,所以不需要進行低溫 貯存,可以在常溫環(huán)境下進行存貯,實驗表明,常溫保存三 個月,活性基本不變。
4.6? 聚合動力學
催化劑性能高,聚合反應初期,反應速度會較快,在短時間達到聚合反應的高峰,在這個階段,放熱迅速、集中,冷卻操作方面,會有一定的壓力,這個時間通常為2-4h。
5? 結束語
本文通過對聚丙烯催化劑體系進行分析,簡要闡述了該體系對化工生產效率和質量的影響。希望能對化工廠日常生 產過程提供幫助。注重技術和方式的創(chuàng)新,為化工行業(yè)帶來更多的效益。
素材來源 | 知網
本期編輯 |吳媛媛
技術顧問 | 鄒桀
文章審核 | 張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