氟烷基硫醚(RFSR)具有獨特的理化特性,已成為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常見片段(如CF2H、CFH2和CH2CF3,F(xiàn)igure 1A)。目前,RFSR的常見合成途徑涉及硫醇的親電氟烷基化(Figure 1B,i),或芳基/烷基親電試劑與[M]-SRF親核試劑的偶聯(lián)(Figure 1B,ii)。然而,由于含RF的親電/親核試劑商業(yè)來源受限,并且反應涉及其他有毒、不穩(wěn)定或昂貴的試劑,導致上述兩種方法都有明顯的局限性。近日,密歇根大學Melanie S. Sanford課題組開發(fā)了一種鎳催化下由相應的硫代酯構建氟烷基硫醚的方法(Figure 1B,iii),該成果發(fā)表于近期ACS Catal.(DOI: 10.1021/acscatal.0c02950)。

(圖片來源:ACS Catal.)
基于對鎳催化的羧酸衍生物偶聯(lián)反應的研究,作者提出了通過去羰基合成氟烷基硫醚的方法。最新研究表明,Ni(0)膦配合物催化(雜)芳基硫酯的脫羰C-S偶聯(lián)可以產生(雜)芳基硫醚產物(Figure 2A)。作者以氟烷基硫酯作為起始原料提出了構建RFSR產物的可能催化循環(huán)(Figure 2B):首先,Ni(0)催化劑與氟烷基硫酯氧化加成形成酰基Ni(II)中間體I(step i);然后,羰基反插入生成Ni(II)(氟烷基)-(硫醇鹽)中間體II(step ii);最后,II經(jīng)C-S鍵形成的還原消除步驟產生氟烷基硫醚并再生Ni(0)催化劑(step iii)。首先,作者利用二氟甲基硫酯1a轉化為硫醚2a來開展研究(Figure 2C),并嘗試了Ni(cod)2和單齒膦配體(PR3)的組合催化劑。然而,當用PPh3、P(o-Tol)3、PCy3或PBu3時,僅檢測到痕量2a(<1%),原料1a基本未反應。接下來,作者進行了化學計量研究以確定反應中的問題步驟。室溫下,用1eq. 1a處理Ni(cod)2/PnBu3的甲苯溶液形成(PnBu3)2Ni(SPh)(CF2H)(II-PnBu3,F(xiàn)igure 2D)。通過19F和31P NMR原位表征,II-PnBu3顯示存在反式構型、CF2H和PBu3配體之間存在三鍵偶合(JPF=26.5 Hz)。II-PnBu3的形成暗示了催化循環(huán)中兩個關鍵步驟的可行性:氧化加成(step i)和羰基反插入(step ii)。然而,將原位生成的II-PnBu3于130 ℃加熱2 h后,未形成2a(step iii)。相反,與II-PnBu3相關的共振逐漸衰減,而未觀察到可識別的有機產物。上述結果表明,F(xiàn)2HC-S鍵形成的還原消除具有挑戰(zhàn)性,并且需要其他配體才能實現(xiàn)此步驟。

(圖片來源:ACS Catal.)
據(jù)文獻報道,1,1′-雙-(二苯基膦基)二茂鐵(dppf)對促進具有挑戰(zhàn)性的還原消除特別有效。因此,作者用Ni(cod)2/dppf進行了類似的化學計量實驗。50 ℃下,用1 eq. 1a處理Ni(cod)2/dppf的甲苯溶液1 h,消耗了70%的1a,形成了12%的2a(Figure 3A);隨后溶液在130 ℃加熱1 h,以90%的收率生成了2a(Figure 3A)。接下來,作者考察dppf作為1a→2a催化轉化的配體。在130 ℃甲苯中,以10 mol% Ni(cod)2/12 mol% dppf為催化劑,反應20 h可以58%的收率得到2a(Figure 3B)。通過進一步優(yōu)化反應溶劑和時間,底物在THF中反應4 h以幾乎定量的收率得到產物(Figure 3B)。

(圖片來源:ACS Catal.)
隨后,作者探討了該轉化的底物范圍(Figure 4)。含給電子/中性取代基的芳基硫代酯可以良好的收率得到二氟甲基硫醚產物(Figure 4A)。醚、胺和酰胺等取代基是相容的。含吸電子取代基的芳基硫酯的收率較低,但4-氟硫酚衍生物除外。在這些體系中,主要副產物為二芳基硫醚,其可能是通過Ni(0)催化劑競爭性激活產物的芳基-硫鍵形成的。伯、仲和叔烷基硫醇也是該轉化的有效底物(Figure 4B)。含巰基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如卡托普利(2v)和硫代葡萄糖(2w)均可以良好的收率轉化為相應的二氟甲基硫醚。在這些體系中,當產物收率適中時,其余為未反應的原料。此外,催化循環(huán)不需要外源堿。

(圖片來源:ACS Catal.)
最后,作者用該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的氟烷基硫醚(Figure 5)。通過商業(yè)來源的RFCOOH和硫醇合成氟烷基硫酯后,均可以良好至極好的收率進行催化脫羰得到部分氟化的硫醚產物,還可以獲得現(xiàn)有方法難以合成的產物。該方法的局限性是氟代衍生物(如SCF3、SCF2CF3)未能產生預期的氟烷基硫醚產物。CF3體系的化學計量研究表明反應中形成了Ni-CF3中間體。但是,加熱這些物質時未檢測到硫醚產物,表明S-RF還原消除仍是充滿挑戰(zhàn)的步驟。

(圖片來源:ACS Catal.)
結語:
Melanie S. Sanford課題組開發(fā)了一種鎳催化的脫羰偶聯(lián)反應,可以將氟烷基硫酯轉化為相應的硫醚,該方法利用商業(yè)來源的氟代羧酸作為穩(wěn)定的氟烷基源來引入這些官能團,可以廣泛應用于生物活性分子的結構修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