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具有各種各樣功能的醫(yī)藥、農(nóng)藥、材料等中,八成以上都是含氮有機化合物(含有氮-碳化學鍵);另一方面,氮氣占空氣成分的近八成,是最豐富的氮源,也是絕大部分含氮化合物中氮的唯一來源。但是氮氣分子極其穩(wěn)定,其活化和轉化極具挑戰(zhàn)性。
工業(yè)合成氨(NH3)是人類直接利用空氣中氮氣的最成功案例,而幾乎所有的人工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都是以氨為基礎原料制備的。傳統(tǒng)的合成氨過程條件極其苛刻,還存在著許多重大科學和技術問題需要解決。因此,不經(jīng)過氨,直接從氮氣和合適的碳源出發(fā),在溫和條件下高效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具有重要意義,可能成為人類直接利用氮氣的又一個重要途徑。
如何利用空氣中豐富的氮氣資源,直接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?(圖源pixabay)
從氮氣直接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的研究挑戰(zhàn)巨大、進展緩慢,但是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,一直有零零星星的報道和進展。近日,北京大學席振峰院士負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“空氣主份轉化化學”基礎科學中心研究團隊在《國家科學評論》(National Science Review, NSR)上發(fā)表綜述,全面總結了從氮氣直接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的研究進展,并提出了未來研究的機遇與挑戰(zhàn)。
文章指出,目前絕大多數(shù)從氮氣直接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的研究均是通過金屬-氮氣配合物與含碳試劑反應實現(xiàn)的。同時,光化學、電化學、表面催化等促進或參與的研究方法在近些年也取得了重要進展。
在文中,作者首先討論了不同配位模式(側基配位、端基配位、側基-端基配位等)的金屬-氮氣參與的氮-碳鍵形成的不同反應模式,包括:烷基化、?;迦?、環(huán)加成等。
已知不同配位模式的金屬-氮氣配合物及其形成氮-碳鍵的反應類型。
其次,作者指出,盡管目前部分從氮氣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的反應已經(jīng)可以完成合成循環(huán),但相應的催化過程尚未實現(xiàn)。
在綜述的最后,作者對該領域存在的挑戰(zhàn)和未來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。作者認為,金屬-氮氣配合物的新反應模式、多金屬體系和主族金屬促進的氮氣活化與轉化的新機制、光/電驅動的合成反應及多相催化過程,以及不同方法的協(xié)同作用是該領域未來研究的重點。
Direct transformation of dinitrogen: synthesis of N-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via N?C bond formation
https://doi.org/10.1093/nsr/nwaa142
來源:科學雜志